2012年6月26日 星期二

酸藤



去魚池社大上生態導覽課戶外教學
中文名稱:酸藤

英文名稱:Sour Creeper

學名:Ecdysanthera rosea Hook. & Arn.

科名:夾竹桃科(Apocynaceae)酸藤屬(Ecdysanthera)

別名:鹽酸仔藤、白椿根、白漿藤、石酸藤、細葉榕藤、紅背酸藤、黑風藤、斑鴣藤、十八症、風藤、酸藤木、三酸藤、螞蝗藤、牛捲藤、乳藤、酸葉藤、麻骨風、頭林心、斑鳩藤、厚皮藤、酸葉膠藤、緬榕、橡皮樹。

原產地中國、印度、馬來西亞

分佈:台灣各地的中低海拔 200~900 公尺山林中,水溝旁等較濕潤之地。
用途:1.鹽的替代品:葉片帶有酸味,能生津解渴,早期原住民常摘它的嫩葉當作鹽的代替品。2. 藥用:酸藤可以入藥,味酸,具有清熱解毒,消腫的藥效。性味:全株:酸、微澀、涼。效用:全株:清熱解毒,利詩化滯,活血消腫,止痛。治咽喉痛,口腔破潰,牙齦炎,慢性腎炎,食滯脹滿,癰腫瘡毒,水腫,泄瀉,風濕骨痛,跌打瘀腫,疔瘡,蛇咬傷。

沒有留言: